
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 新通药物重启IPO欲再征科创板,辅导备案前夕曾大规模突击增资
发布日期:2025-04-24 21:24 点击次数:202
导读:新通药物选择了在距离首次IPO失败即将届满一年之际,重新拉开了上市的大幕。和外界此前的预测不同的是,新通药物这一次似乎依旧“不服输”地继续将科创板作为其IPO的目的地。不过与前次IPO相比,重启上市的新通药物,无论是所面临的政策监管环境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还是自身的基本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这也是支撑其在此时迅速启动IPO的关键。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何卓蔚@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因未能在IPO注册批文有效期内启动发行而上市失败的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通药物”),决定在什么地方跌倒就要在什么地方站起来。
2025年4月21日,距前次上市正式铩羽即将年满一年之时,新通药物又再次启动了其向A股进军的计划——当日,在证券的保驾护航之下,新通药物向陕西证监局又一次递交了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的相关文件,并获得备案。
说起新通药物此前的上市历程,可谓是一次曲折而又充满遗憾的资本之旅。
2021年12月6日,同样在中信证券的保荐下,新通药物即向上交所递交了其科创板的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这也是这家成立24年的企业首次冲刺IPO。
此后,在经过上交所的两轮问询后,足足耗时一年时间,新通药物才在2022年12月12日获得了走上科创板上市委会议接受上市委员们审核之机。
不幸的是,新通药物并未在此次上市委会议上获得想要的结果——因上市委员们对其创新性的质疑,决定对其暂缓审议。
万幸的是,被判“缓刑”的新通药物,在按照监管层要求进一步补充材料后,终于在一个月后的2023年1月12日获得了上市委员们对其“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认定结果。
随后的日子,新通药物又短暂度过了一段“幸运时光”,在2023年4月13日向证监会提交其科创板IPO的注册申请后,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就获得了IPO注册生效的批文,此后,新通药物只待正式启动该次IPO发行程序,然后便可挂牌上市交易。
此时的新通药物应该没有想到,不久之后的一场对于科创板上市标准适用性的争议,将直接导致其筹谋多年的上市计划最终倒在了跨入A股大门前的最后一步上。
2024年4月26日0时已过,新通药物最终还是未能正式披露IPO招股意向书从而启动发行流程,这意味着新通药物首次资本化以失败告终。
据彼时证监会下发的一份落款时间为2023年4月25日的名为《关于同意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的文件中称,证监会同意新通药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并要求其严格按照报送上交所的招股说明书和发行承销方案实施发行,而该份批复的有效期则为“同意注册之日起12个月”。
同样,早在2023年2月证监会落地并实施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中也明文规定:“中国证监会的予以注册决定,自作出之日起一年内有效,发行人应当在注册决定有效期内发行股票”。
也即是说,证监会下发的注册批文有效期仅12个月,如果企业未能在该期限内发行股票,便意味着其该次IPO的失败。
虽然新通药物并不是自科创板开埠以来首例在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后却最终未能完成上市的IPO项目。
2020年11月6日,即将完成发行已经进入投资者缴款流程的蚂蚁集团突然被叫停而暂缓上市、直到2021年10月20日,也即是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批文一年有效期届满之时,其依然未能再度启动招股计划。
这也成为了注册制下在获准证监会注册后仍上市失败的首例IPO。
但新通药物前次IPO却是自科创板设立以来首例未能在注册批文有效期内启动发行从而失败的IPO项目。
虽证监会的IPO注册批文有效期为12个月,原则上讲,企业可以在这12个月内任意选择时间段来完成其发行流程,但一般没有特殊情况,企业基本都会尽可能快的在第一时间启动IPO的发行工作,以免此后自身的基本面或发行环境出现变化而夜长梦多。
早在2023年9月初,在获得注册批文4个多月后,新通药物当年的IPO依旧未能进入招股流程之时,叩叩财经就已经独家获悉,新通药物上市已卡壳于此,后续推进的前景渺茫(详见叩叩财经相关报道《获准注册后停摆近七月,中邮科技IPO终启发行将迎招股大关!同样“卡壳”发行流程,新通药物IPO缘何难复幸运?》、《科创板首例将现?新通药物IPO“批”而“不发”上市已渐渺茫:注册批文有效期“大限”仅剩月余,账面现金不足两百万!》)。
彼时,有接近于监管层知情人士也同时向叩叩财经透露称,“新通药物IPO发行受阻,主要还是因其选择的上市标准在科创板相关IPO发行政策中被收紧有关,再加之目前整个沪深IPO的节奏调整,其在短期内应该是很难启动发行程序的。”
新通药物前次IPO所选择的上市标准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早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为尚未盈利但具备盈利潜力的企业设置了第五套上市标准,打开了尚未盈利企业上市融资的大门,该标准规定,申请上市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家专注药物研发超过二十年的企业,新通药物现聚焦于乙肝、肝癌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的研发,同时引进并开发一款国内临床未满足需求的癫痫药物。
公开数据显示,在其前次IPO的报告期2020年至2022年中,新通药物有限的收入皆源自技术开发转让,三年间,其营业收入分别仅有983.5万、178.52万元和110.03万元,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8206.55万元和-6999.74万元。
在产品方面,在前次IPO的报告期内,新通药物也并无优势可言,截止到2023年初,新通药物只有1款仿制药已获批上市,而核心药物且距离商业化目标最近的在研产品“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片”则仍处于上市申报阶段。
在首次IPO剑指科创板失利后,外界也纷纷预测新通药物并不会轻易放弃再次上市的机会。亦有资深保荐代表人向叩叩财经表示,如果科创板上市标准的适应性争议在短期内未能有所缓和,若新通医药想要尽快完成上市融资的目标,北交所或许不失为其一个可行的选择。
据叩叩财讯获悉,新通药物前次IPO注册批文即将到期之时的2024年3月底,在一场投行执业能力的研修培训班中,来自于北交所的有关人士向与会的投行机构表示,北交所欢迎优质创新药企上市,不过市场前景不明朗、市场空间太小的除外,亏损企业也可以申报,但需说明盈亏平衡点测算和明确的盈利预期。”
果不其然。
新通药物选择了在距离首次IPO失败即将届满一年之际,重新拉开了上市的大幕。
和外界此前的预测不同的是,新通药物这一次似乎依旧“不服输”地继续将科创板作为其IPO的目的地。
“目前新通药物重启上市的目标依旧是科创板。”一位接近于新通药物的中介机构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按照新通药物的经营状况,其在2023年和2024年还是处于亏损状态,主板和创业板其并不满足上市条件,故以目前的审核要求来看,其A股上市可选择的板块也仅有科创板和北交所。”
不过与前次IPO相比,重启上市的新通药物,无论是所面临的政策监管环境,还是自身的基本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这也是支撑其在此时迅速启动IPO的关键。
1)政策“暖风”与核心产品“突破”的加持
或许如果不是发端于2023年6月时的那场市场对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性的争议,恐怕新通药物早已经在完成A股上市挂牌交易的同时,更已以几乎零营收的经营状态从A股“圈”到了十余亿的巨额资金。
时间回到2023年6月,一家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IPO的企业成功发行挂牌上市,却不料引发了轩然大波。
该企业在主营收入为零的情况下,向A股募集资金高达了40亿,由此引发了市场的争议。
有市场人士认为,相关企业的产品过于单一且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完全不能支撑其巨额融资。
在该企业上市当天,投资者们便用脚投票,此后股价更是一路下跌。
一时间,有关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也遭到了市场和业界的质疑。
在上述事件发酵之下,有关监管层暂停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审核的传闻不绝于耳。
此后,监管层虽表态相关的上市标准并没有更改,但据叩叩财经获悉,却针对第五套标准,监管层已进一步要求中介机构提高保荐质量,对于未盈利企业,更要把好企业质量关,不能卡着底线申报,不能为上市而上市。
在上述争议暴发之时,恰好正是新通药物前次IPO获得注册批文正欲开启发行程序之时。
于是,同样顶着“未盈利亏损”企业头衔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的新通药物IPO便从此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处境。
“自相关争议企业挟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之后,如今近一年多以来,采用该标准申报的企业几乎都未能获得IPO审核的进一步推进,也再未有采用该标准申报的企业被受理,实质上已经变相暂停的结果也被业务所共识。”2024年4月,在新通药物前次IPO注册批文即将失效的前夕,有来自于国内大型券商的资深保荐代表人曾告诉叩叩财经。
一年前,受困于监管层对“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暂停”,新通药物未能闯过IPO的最后一关。
在新通药物前次IPO发行失败之后不久的2024年6月19日,虽证监会也曾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下称“科八条“),明确提出“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为科技创新赛道再次迎来政策“暖风”,但这是否意味着“科创板第五套申报标准”的恢复,却众说纷纭。
在“科八条”发布后的这近一年时间里,也的确有两家未盈利科技企业的科创板IPO申请成功获得上交所受理,但这两家拟上市企业的申报标准却都并非是按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进行申报的。且这两家受理企业,虽目前皆未盈利,但营收都已兼具相当的规模。
时间进入2025年,在监管层不断重申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政策基础上,“科创板第五套申报标准”终于迎来了正式“解禁”。
2025年3月11日,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要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
也正是在该次会议上,证监会明确表示,“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科创板第五套申报标准一旦“稳妥恢复”,那么一年前阻碍新通药物IPO的最大政策障碍便将不复存在。
新通药物旋即在2025年4月启动再次上市的辅导,也就并不让人意外了。
除了政策的“天时”,如今的新通药物与一年多前相比,也还有了更大的资本与底气去冲刺IPO。
在前次IPO的报告期内,新通药物自己也承认,其核心产品尚处于在研状态,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其有限的收入仅源自技术开发转让。
新通药物此前在研的核心产品即为“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片”(PDV),为针对治疗慢性乙肝的靶向药。
乙肝是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传染病之一,2020年携带者人数达到7140万人,治疗药物的市场规模大约在100亿元。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随着更多安全性高、疗效优的抗乙肝病毒药物进入中国市场,2025年、2030年规模分别有望达到156.9亿元、723.3亿元。
从这一数据来看,新通药物的该核心产品可谓是“市场空间大”。
据叩叩财经获悉,在新通药物前次IPO终止后的这一年时间中,其核心产品“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片”的上市已获得了实质性进展。
2024年10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批准西安葛蓝新通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甲磺酸普雷福韦片(曾用名即为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片,商品名:新舒沐)上市。
西安葛蓝新通制药有限公司即为新通药物的全资子公司。
2024年10月30日,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西安高新区和新通药物召开乙肝靶向1类创新药甲磺酸普雷福韦片获批上市新闻发布会,称甲磺酸普雷福韦片是由新通药物自主研发,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该药品的获批上市,实现了陕西省1类创新药“零”的突破。
2)辅导申报前夕急速增资扩股
有政策的“回暖”,亦有自身核心产品的实力加持,且有前次顺利过审的经验,对于新通药物二次闯关上市,自然备受市场与投资者的期待。
据叩叩财经获悉,与前次申报IPO相比,如今再度向A股市场出征的新通药物在股权结构上也悄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据2023年新通药物前次IPO提交的招股书(注册稿)显示,在2023年时,其注册资本为13666.7655万元,实际控制人张登科除了直接持有新通药物50.60%股份外,还通过西安海 金沙间接控制着公司8.08%股份,也即是说,张登科合计控制着新通药物58.68%股份。
在新通药物前次IPO失败后的这一年中,新通药物曾先后两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增资扩股。
一次是发生在其核心产品甲磺酸普雷福韦片正式上市获批后的一个月。
2024年11月22日,新通药物注册资本从13666.7655万元增长至14119.7135万元,总股本增长3.31%。
第二次大规模增资扩股则发生在其即将提交最新一次上市辅导的前夕,即2025年3月27日,其总股本从此前的1.4亿余股大幅增长至3.72亿股,增长幅度达163.62%。
经过上述两次增资扩股,新通药物实际控制人张登科在其中的持股比例略有下滑,其直接持有的股份下降至46.4455%,通过西安海金沙间接控制公司的股份比例变更为7.4174%,张登科依然合计控制着公司53.8629%股份,仍为新通药物的控股股东。
证监会“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的表态,不仅让新通药物重获科创板上市的契机,也让多家在科创板IPO待审队伍中至今依旧坚守着采用该套标准申报上市的企业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据叩叩财经统计,截至目前,在科创板IPO待审队伍中,还有五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的拟上市企业尚未获得最终结果,其中,恒润达生、禾元生物、北芯生命三家尚处于交易所的前期问询环节,思哲睿与必贝特则早已通过上市委会议的审核进入到注册阶段。
(完)